沈陽市工人文工團的“文化大篷車”建立一年來,開進企業(yè)、開進工地,慰問演出61場,觀眾達10多萬人
9月9日中午,沈陽市工人文工團的“大篷車”開進黎明航發(fā)集團公司為一線職工進行慰問演出。這個用車搭出來的長10米、寬9米的多功能舞臺是流動的舞臺,它被沈陽市廣大職工稱為“職工文化大篷車”。演出這天,許多工人顧不上吃中午飯,就自帶板凳興致勃勃地趕到現(xiàn)場。一首男中音《老師傅》歌聲沒落,職工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坐在頭排的全國勞模、59歲的工人技師郭維林眼里噙著淚,他感慨地說:“唱工人的歌,說工人的事,工人文工團與工人心連心。”
沈陽市工人文工團的“文化大篷車”建立一年來,開進企業(yè)、開進工地、開進學校,慰問演出61場,觀眾達10多萬人?,F(xiàn)在大篷車開到哪里,就把歡樂和笑聲帶到哪里。
2007年初,沈陽市總工會黨組提出“工會會產(chǎn)要反哺工人階級和職工群眾”。建立市工人文工團是其中一系列舉措之一。深入基層為職工演出,在老工業(yè)基地振興中振奮職工精神,是市總工會組建工人文工團的初衷。
為了建立一個運轉靈活,適合工會文藝團體生存和發(fā)展的機制,沈陽市總工會在籌備建團招聘演員時,確定了除團長外,全部演員都作為簽約演員。就是平時回崗位,演出到現(xiàn)場。經(jīng)過招聘面試,文工團與115名演員簽約。組建了導演組、創(chuàng)作組、歌舞隊、合唱隊等。一個新機制、新模式的職工文藝演出團隊形成了。扶持工人文工團,沈陽市總工會舍得投入?;?00萬元購買了一臺多功能流動演出車。團長蓋崇茂說,這么先進的演出裝備,在全國工會系統(tǒng)開了先河。2008年5月,市總工會投資1000多萬元徹底改造了市文化宮,專門把三樓作為工人文工團的排練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