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是各級各類組織在人員招聘中廣泛使用的測評手段。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種用得很普遍的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水平卻普遍比較低,突出表現在面試提問的隨意性較強、實施過程不規(guī)范、侵犯個人隱私等方面,以致于給單位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或不必要的官司( 如面試中侵犯個人隱私)。下面我們就當前面試實踐中的常見問題進行討論。
一、實施程序不規(guī)范
在人員招聘中,我們經??吹揭恍┯萌瞬块T組織實施不力、實施程序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在面試試題的保密措施不嚴、應試者的面試順序任意指定、應試者的面試題目難度不同、應試者的面試時間長短不一等,從而在客觀上造成了對應試者的不公平,敗壞用人單位的形象。這個問題應該引起用人單位的高度重視,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面試實施程序的規(guī)范性、公平性比面試設計的好壞、面試考官的技術水平高低更重要,因為面試實施程序規(guī)范與否是每一位應試者能直接感受到的,不規(guī)范的面試程序會使應試者內心產生不公平感,這種不公平感一旦產生就很難通過面試設計來改變。
在單位內部實行競爭上崗中,更要注意實施程序的規(guī)范性。因為在一個單位內部,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實施程序不規(guī)范,人們就對會對領導偏誰有多種多樣的猜疑,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同事之間、領導與同事之間關系緊張,這就違背了競爭上崗的宗旨,因為競爭上崗本來就是為了讓大家感到每個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從而使真正有實力的候選人脫穎而出。而如果實施程序很規(guī)范,那么對于增強大家的凝聚力、樹立領導的威信、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面試考官缺乏素養(yǎng)
有人可能會說,面試人人會做,誰也不比誰差到哪里去。其實不然,面試是一項很需要技術和技巧的活動。如前所說,人的知識經驗和個性特點都是經過相當長的社會交往和實踐才逐漸形成的,而考官通常只有半個小時或40分鐘時間的面試去判斷應試者的這些特點,這談何容易???!也難怪早期西方的調研表明,企業(yè)隨意性的面試結果與錄用后任職者的工作績效的相關幾乎為0,這意味著通過傳統(tǒng)的面試選拔出來的人員的工作績效與不用任何方法隨機抽選出來的人員沒什么差別,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面試并沒有有效地評價應試者。由此可見,要通過短時間的面試較準確地了解和評價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
在面試過程中,不論是傾聽與觀察,還是提問與評價,都需要考官掌握精湛的面試技術,不然就不能客觀準確地評價應試者。在實踐中,考官的面試技術水平差異很大,經過對比研究發(fā)現,面試專家比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者的面試效果明顯要好,而人力資源管理者比一般業(yè)務主管的面試水平又高出一籌。其實,面試考官事前是否經過培訓對其面試效果也是有顯著影響的。為此,我們主張在面試前要對所有的面試考官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把握一些基本的面試技巧,保持考官間評價尺度的一致性。
三、面試提問隨意
面試提問很隨意也是面試中常見的問題。長期以來,一些用人部門主管的長官意識太濃,在面試前沒有什么準備,面試中想問什么就問什么,這樣做一是不利于系統(tǒng)地考察應試者的真實水平,把寶貴的面試時間浪費在東拉西扯中;二是這種做法會使應試者感到面試太主觀隨意,從而對用人組織和面試考官產生不良印象。另外,在面試實踐中,有時由于考官自己對某個話題特別感興趣,所以在那個話題上追問了許多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問題,這也是很不可取的。比如,在某商場的招聘面試中,由于主考官是位熱衷于股市的人士,結果當他在面試中發(fā)現一位似乎很精通股市的應試者時,他就忘了自己的主考官身份,辟天蓋地地問了許多有關股市方面的具體問題:
1.你認為近期股市的走勢如何?
2.近期可否購進儀征化纖?
這樣的面試提問不僅不能有效考察出應試者的相關素質,而且容易敗壞招聘單位的名聲。當然,如果上述問題與職位要求有關聯,那還情有可原。
四、面試評價主觀隨意
面試評價是由考官根據應試者在面試中的表現給出的,所以面試評價從客觀上講一定會受考官主觀因素的影響,在實踐中我們總是力求控制這種主觀影響,使面試評價比較客觀公正。但在現實招聘和選拔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考官在面試評價時主觀隨意,看誰順眼些就給誰打高分,或者誰的觀點合乎自己的胃口就給誰打高分,這都是不可取的。這樣做的結果,不論是對考官自己所在的單位還是應試者來說都是不利的。作為一名考官,首先在思想意識上要有為組織負責、為全體應試者負責的觀念,這樣才可能認真地對每一位應試者進行評價,這也是組織和應試者對面試考官的期望和要求。
五、侵犯個人隱私
在面試實踐中,我們經??梢钥吹接萌藛挝粫栆恍┥婕皯囌邆€人隱私的問題,諸如你有男朋友嗎?你贊成婚外性行為嗎?你跟異性同居過嗎?如果客戶對你提出性要求,你怎么回答?如果老板騷擾你,你怎么辦?許多人認為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單位可以根據考察需要問一些與隱私有關的問題。問題是,許多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并不是與工作有關的,諸如你是否贊同婚前同居?之類的問題與工作沒有任何關系。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如果單位侵犯了個人的隱私,個人可以對單位的侵權行為提出起訴,這對一個單位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F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應試者開始抱怨用人單位侵犯了他們的隱私,例如去年有人曾對廣州地區(qū)15名應屆畢業(yè)生進行隨機調查,結果發(fā)現,5名男生中有1名在面試時被問及有無女友的問題,10名女生中則有7名被問到有無男朋友等類似與個人隱私有關的問題,其中6人覺得有點兒難堪以及不太愉快,只有1人大方地表示不介意回答這類問題。一位被采訪的暨南大學女同學憤憤不平地對記者說:我的私生活與找工作有關嗎?由此看來,這個問題如果不引起用人單位的注意,可以說是后患無窮。
六、面試中的歧視
你家庭幸福嗎?這句話如果出自朋友之口,倒讓人倍感溫暖??扇绻@句話出自招聘單位之口,而且作為應聘的條件之一,那么實際上這是招聘單位對應試者的歧視。近些年,招聘面試中以種種歧視對待應聘者的新聞不斷充斥報端。而更為可怕是,許多用人單位并沒有認識到這種歧視的危害性,反而認為這是用人單位的權力。